- 胡云飞;聂莉萍;
本文采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讨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有效推动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绿色信贷在微观层面构建了“激励—约束”双重资源配置机制,一方面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产出效率,另一方面强化投资约束,遏制非理性扩张行为,进而实现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释放的良性互动。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在市场化程度较低、融资约束较高的地区,以及制造业、非高科技企业中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效应。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设计、提升其资源引导效率,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No.305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帅;张露丹;
气候政策变化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并引发的金融市场风险被称为气候转型风险,该风险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风险类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考察气候政策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以碳税(CT)为代表的绿色财政政策和以绿色支持因子(GSF)为代表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为主要政策场景,基于存量流量一致(SFC)模型和EIRIN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对减污降碳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气候政策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第二,气候政策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第三,相较单个气候政策,碳税和绿色支持因子配合使用时的政策效果最好。因此,加强气候政策协调配合,切实发挥政策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及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305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喆儒;张雨涵;
在当前经济“慢全球化”凸显的大背景下,面临双重劣势的新兴经济体企业遭遇多重挑战,国际化进程受阻。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企业的ESG表现在国际上受到更多关注,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ESG表现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并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融资约束两个机制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企业特性来看,大型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管理层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ESG表现对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从行业特性来看,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ESG表现对国际化速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参考,也为决策者制定鼓励企业提升ESG表现和促进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No.305 24-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